王育德,生於1924年臺南府城本町(舊名草花街,今為民權路)。臺北高校文科甲類畢業後,1943年進入東京大學文學部支那文學科就讀,一度為躲避戰火疏散返臺,1945年任臺南第一中學教員,推展戲劇運動。其兄王育霖於二二八事件遇難後,王育德便經香港流亡日本,並繼續完成東京大學學業,是臺灣首位以研究臺語取得博士學位之人,其後任教明治大學、東京外國語大學等學校。
浪漫的王育德,為了自費出版《台灣語常用語彙》而賣掉房子,後來也出版多部臺語研究相關書籍;而為了從事臺灣獨立運動,1960年在東京創辦『台灣青年社』與《台灣青年》雜誌,作為運動的據點及發聲基地;1975年開始奔波解決戰後臺籍日本兵補償問題。
1985年心肌梗塞逝世於東京,至終不曾再回故鄉臺灣。
王育德創作涵蓋小說、詩、散文、評論、戲劇。戰後經由葉石濤介紹到當時由龍瑛宗擔任日文版總編輯的「中華日報」工作,一方面為報社撰稿,分別發表短篇小說「春戲」、「老子與墨子」等;另一方面也開始編寫劇本及戲劇演出,第一篇劇本「新生之朝」於1945年10月在臺南延平戲院(今臺南真善美戲院)演出。
為紀念王育德對臺灣文化及民主發展的貢獻與成就,臺南市政府特擇『吳園藝文中心後方排屋』,於2018年9月9日,設立『王育德紀念館』。